鋼與鋁又打了一架,這次是因為汽車重量的問題??磥硗娼饘俚?,脾氣都不太好。
首先遭殃的是全新奔馳E級,好不容易在國內整了出來,還玩了下“過五關,斬六將”的漂亮文案。雖然后來這文案都被玩壞了,但不得不承認新E級確實受到消費者的矚目。
不過,卻有行業(yè)人士指出新E級國內外標準不統(tǒng)一,重點體現(xiàn)在,把說好的鋁換成了鋼!這可就捅了馬蜂窩了!國人已經受夠了雙重標準!叫三星note7圓潤地走!
(三星手機電池爆炸事件,起初也是執(zhí)行雙重標準。)
額,好像罵偏了。就在愛鋼人士和愛鋁人士爭論不休的時候,鋼和鋁這兩個當事金屬也就二話不說的先打了一架。
鋼鋼喘了一口氣,看著從自己身上掉落滿地的碳,齜牙咧嘴:“小鋁子,再給我來多幾下,爺我就成低碳鋼了!”【a.低碳鋼(C≤0.25%);b.中碳鋼(0.25≤C≤0.60%);c.高碳鋼(C≥0.60%)】
“沒用!廢物!叫你那么便宜!”鋁金屬的諷刺臉展露無疑。
“呦,這就是你的不對了?!变撲摬粷M了:“你每天瞎逼逼自己多輕多好,一點都不考慮車企的感受。你那么賊貴,不是什么車都用得起的。為了讓人買得起,在保證安全和生產標準前提下,拿我鋼金屬替換你這鋁金屬,不過分吧?再說了,我們鋼金屬被各種姿勢玩的時候,你鋁金屬在哪里?你是夠輕,但你這貨的制造工藝復雜,成本比我高得多了。用鋼換鋁,一輛車能節(jié)省多少成本?不是有一美國汽車結構專家說了嗎,用你替代我,一輛汽車車身結構需要增加成本850~2800美元!”
鋁金屬的白臉一下子就黑了下來:“這特么怪我?你就只會說嗶嗶我多貴多難整!不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嗎?!有幾個知道,只要50%~60%重量的我來替代你,性能一樣優(yōu)秀!用我制造的發(fā)動機,可減重30%!轎車車身,要是我來,比你輕40%以上!”
鋼金屬冷笑幾聲:“說得好像天下缺你就不行那樣!我作為汽車生產的主材料,就只會吃老本?我的高強度鋼也可以解決輕量化、安全以及成本之間的矛盾!在減重和性能上,并不比你遜色多少!但是!老子便宜!你的杰作——全鋁車身,現(xiàn)在只在豪車上見到吧?而我的高強度鋼已經普及到A級車!呵呵!”
“那又怎樣?你的舞臺遲早會是我的!從全鋁發(fā)動機到鋁缸蓋;從鋁控制臂到鋁副車架,當我的鋁車身得到普及,而你鋼車身就會逐漸被淘汰!你肯定不知道,歐洲產的大中型轎車,平均每輛車的車身部分用鋁量,從1990年之前的幾乎為0,到現(xiàn)在已接近80公斤!Ducker的報告甚至大膽表示,到2025年,全鋁車身的汽車將達到18%!隨著我的生產工藝變得成熟,售后維修的費用自然下降,到時你何處容身?”鋁金屬開始幸災樂禍。
鋼金屬有心反駁,卻怎么看都有點無奈,甚至有氣急敗壞的感覺:“你再怎樣巧舌如簧,我還是我,汽車主導材料的一哥!而你?只能以輔助的身份出現(xiàn)!一旦我的材料工藝再突破,我看你們鋁金屬還能不能嘚瑟?!我知道汽車減重是大趨勢,是降低能耗的要求,但在汽車消費者可持續(xù)負擔上,我便宜,我驕傲!再說了,別以為因為輕人們就會買賬。近幾年的SUV那么火,你敢說跟車身重沒有一點關系?”
鋁金屬卻是沒有什么心思爭辯下去了,TA知道這場戰(zhàn)爭將會一直持續(xù)下去,除非遇到了什么技術變革:“我只知道三十幾萬元級別的國產全新捷豹XFL,就將‘全鋁車身’當成了賣點。估計應用到十多萬元車上也不是很遠的了。所以,咱們就不爭了吧,功過留給后人說。”
對于口口聲聲說不爭卻還補了一刀的鋁金屬,鋼鋼恨得咬牙切齒,一巴掌又招呼了過去……
(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,侵刪。)
文章評論
時間|熱度